自然生態.001.jpg

(一)台中市發展史

1、歷史

  台中市在明鄭時期尚未開發,當時原住民平埔族人曾在此地生活。清康熙49年(1710),漢人開始移入,犁頭店(現為南屯)成為最早被開發的地方,(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設立巡檢署管理此地,隨這當地發展沿著山丘建築屋,而有大墩街之名稱出現。不過數年,陸續發展出犁頭店街、大墩街、三十張犁、四張犁、大墩等聚落,成為台中中部米殼、土產及大陸貨運的交易市場和農場品加工中心,並設有都司、兵營、寺廟。中區為本市及中部地區南北東西幹線據點,公民營鐵路站牌均設此,交通發達,商業鼎盛。

  1885年,清政府在這「彰化藍興堡橋仔頭庄興建城垣」,這座城垣即為後來的台中城。

  1890年劉銘傳在當時東大墩街南側的「橋仔頭」聚落附近建設八卦形城池及大量官署建築物,預備作為台灣設省之後的省會所在。後任巡撫終止此計劃,但第一期的建設成果是台灣清治時期營建城池規模最大者。日治時代為台中市發展最快速的時期,日本政府看上台中的地理條件,積極實施市區改正計畫,整治河流與設計棋盤狀道路,並開通縱貫鐵路,將台中興建成為台灣第一個現代化的都市。二戰後國民黨政府來台,在持續建設下,台中市開始轉型為中部地區的高等教育、商業消費、文化藝術的重鎮。市區成棋盤狀格局,以中正路與中港路為主幹從火車站向西發展,目前都市核心逐漸移轉至西屯區的新市政中心(台中市地方文化局,2009/06/06)。

台中市南區地方演變               (台中市地方文化局,2009/06/06)

清代

日據時期

光復後

台灣縣

台灣廳

台中州

大墩街

台中街

台中

老松町

南興里、正義里、民主里、復興里、新榮里

大墩街

台中街

台中

敷島町

萬安里

大墩街

台中街

台中

有明町

城隍里、頂南里

大墩街

台中街

台中

木下町

信義里

半平厝庄

半平厝庄

半平厝

西川里

樹仔腳莊

樹仔腳庄

頂橋仔頭

樹義里、樹德里

新莊仔頭莊

新莊仔頭莊

新莊仔頭

中南里、南門里、積善里

新莊仔頭莊

新莊仔頭莊

新莊仔頭

老松町

江川里












(二)南區發展史

  漢族移民於清雍正年間接踵而至現台中市轄城內,其中以犁頭店街與大墩街同為台中市最早的市街,早期發展圍繞此兩條大街向四周擴大入續行成三十張犁、四張犁、西大墩等集村聚落。

  位居台中盆地最低窪處即為台中市南區且為大墩街南方之農村地帶,南抵大里、霧峰的水路交通,是在旱溪溪流上架橋渡過,因而舊稱頂橋頭。流經全球的綠川與梅川豐沛水源,蘊育了得天獨厚的土地,尤其是頂橋仔一帶的一、二級好田,更是創造了可觀的稻米年產量。光緒十三年台灣建省,台中市屬台灣府所轄之台灣縣,本區屬台灣縣藍興堡,初議以藍興堡橋仔頭庄為省治中心,並著手興建省城,大南門建在現本區南門里南門路與明德街交叉口,小西門在現積善里國光路與建成路交叉口西南邊,惟省城興築未完成,即移設省會於台北,逐未及實現。

  日劇以後,光緒二十一年改台灣縣為台灣民政之部,翌年廢台灣民政之部,設台中縣,本是隸屬台中縣台中辦務屬,本區隸台中洲台中市轄管,昔為老松區、若葉區、區內分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頂橋仔頭、下橋仔頭、樹仔腳、番婆、半平厝、等行政區,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後,老松區、若葉區合併改隸為台中市南區。

  本區位於台中市南端,南以旱溪與台中縣大里相為鄰界,東至台中路與東區為界,西以土庫區與南屯區、烏日鄉為界,北與西區麻園頭溪區隔。

  現之中南里、國光里、南門里、德義里、積善里、新榮里之ㄧ部分,江川里該署庄,下橋仔頭係與頂橋仔頭對稱,乾隆末年成庄,僑設在今綠川下游、中興大學與永興里交界處,橋亦無存,現之福興、福平、和平、永興四里屬此庄。上述頂橋仔頭、下橋仔頭幾乎涵蓋南區大部分,樹義里屬昔日樹仔腳庄及番婆厝,西川里屬厝庄(台中市地方文化局,2009/06/10)。

 

(三)長榮里發展史

  本里前系復興里與民主里,經行政區域合併整編後,於民國九十一年奉準取名「長榮里」有長長遠遠繁榮之意涵,象徵鄰、里社區發展蒸蒸日上。在民國六十八年復興里與民主里開始有黑手街之稱,在民國78~88年為做繁華的時期,然而在88年後黑手街逐漸的沒落改由汽車材料行開始繁榮,此時的復興里與民主里也演變稱汽車材料街,現今更是汽車材料界的密度最高區。

 

二、環境特性

(1)   地理位置

1.     台中市

  台中市位於台灣中部的台中盆地中央,地勢背山面海,行政區範圍東至旱溪與台中縣新社鄉、太平市為界,西鄰台中縣之沙鹿鎮、龍井鄉、大肚鄉,南毗台中縣烏日鄉、大里市,北接台中縣潭子鄉、大雅鄉,其地理位置極東為北屯區民政里,極西為南屯區春社里,極難為南區樹義里,極北為北屯區民德里。

  台中市土地面積為163.4256平方公里。東西長14.2公里,南北寬11.3公里。行政區劃分為中、東、南、西、北區及西屯、南屯、北屯等八個區,其中北屯區面積最大達62.70平方公里,佔38.37%,中區面積最小,僅0.88平方公里,佔0.54%(行政院環保署,2009)

  台中市是台灣第三大城市,文化發達,素有「文化城」的美譽。台中市的形狀東西寬南北窄,由於位居台灣西部平原的中間地帶,在交通便捷的優勢下,發展成為中部首屈一指的大城。台中市的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加上環境優美,被認為是台灣最適於居住的城市。豐富的藝術文化與教育資源,如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市立文化中心、文英館、台中民俗公園、台中公園、中正公園、豐樂雕塑公園與都會公園等,提昇市民的都市生活。穿越市區的三條名川綠川、柳川、梅川,還有麻園頭溪及外圍的筏子溪、旱溪、土庫溪等,不但調節了氣候,也美化了市容。此外,市區十三條的綠園道,增加市民居住與休閒的情趣,形成都市景觀的特色。繽紛林立的精品名店與餐飲店家,使台中市成為中部區域的消費中心。許多風靡全國的消費風潮都源於台中市,如泡沫紅茶便是其中代表。而眾多的個性餐廳及庭園餐廳更是一絕,將台中市的夜晚渲染得浪漫而愜意,吸引遊人親歷其境(台中市政府,2009)


1.     南區

  位於台中的南端6.879平方公里,東以台中路與東區為界,西以土庫溪與南屯區、烏日鄉為界,南以旱溪與台中縣大里鄉為鄰,北與麻園頭溪、南屯路與西區相隔,地勢較為低下,是為綠川,柳川,梅川,麻園頭溪的下流地區。本區因多條河川貫穿,常有水患,歷經數次整治,將麻園頭溪截彎改直,柳川經南區鐵路地帶與忠明南路交會處也已改治。至於教育文化方面,區內有國立中興大學與中山醫學大學,以及明德商職、宜寧中學、國立台中高工等,人文氣息濃厚。加上寺廟眾多,保存了民間信仰文化;名勝古蹟則有林姓宗廟與城隍廟(台中市南區社教站,2009)。南區除了擁有兩所國中、四所國小外,更有三所高中職和三所大專院校,是一個教育設施相當完整的地區。其中中興大學更是台中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農業人才的培育場所。南區最大的公園為建康公園,公園內部設有日昝廣場、健康設施、兒童設施、河曲彎道及健康步道。南區圖書館為一綜合性的展演中心,兼具靜態書香之傳播與動態活動之舉辦。離火車後站不遠的舊台中酒廠,日後將轉型為台中市的創意文化園區(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9)


 自然環境特性

1.地形與地勢

  台中市橫跨三個不同地形區:東為頭嵙山地所盤節,山容奇突,形成東邊屏蔽;中為台中盆地由北而南緩斜;西為大度台地,從市區向西緩緩上升。全是最高點在東方之頭嵙山脈主峰859公尺,最低點在南屯區中和里南端筏仔溪岸,海拔約30公尺。台中市東側山地,是大甲溪與台中盆地之頭嵙山層斜軸之西半部。因受逆掩斷層運動之影響,西半部突出衝上地層面,經侵蝕分割形成之歧嶇起伏地形,其東半部地層緩起伏面,經河川切割,發育成為典型之新社河階群。分為三大地區a.頭嵙山地區;b.大肚山台地區;c.台中盆地區。本市轄區內以東部頭嵙山地區最為陡峻,此地區坡度在15%以上者達75%。其次為西部大肚山台地,約有98%的地區坡度在15%以下。而以中部台中盆地最為平坦,坡度皆在5%以下(行政院環保署,2009)

 

2.地質

(1)台中盆地

  台中盆地的地質除表層為基薄的黏土或砂質土外,均以礫石層為主。就地質組成分布而言,市區西南側、西北側即東側分布有不連續的黏土層,平均厚度1.4公尺,一般地下表下25公尺至15公尺均為連續性礫石層。北端之礫石層厚達300公尺以上,除中層夾有中小礫石層外,餘以粗礫石為主,本市礫石平均粒徑以北屯區較巨大,往西屯、南屯區漸小,且偶含長條冬瓜型之巨石有達1.5-1.6公尺左右。


(2)大肚山台地

  大肚山台地地層,表面有紅土分布、下為受紅土浸染之厚層礫岩及砂岩層。大肚山台中工意區之紅土屬低塑性無機黏土,表層紅土越深處,紅土越緊密,紅土層平均厚度約4.6公尺。

 

(3)大坑

  大約在一百萬年前,台中地區為大甲溪大肚溪兩河形成的「聯合沖積扇」,長期從雪山山脈沖刷而下的礫石,堆積成為台中湖盆。約七十萬年前,車籠埔斷層活動,盆地西側八卦及大肚台地隆起,形成盆地地形,當時大甲溪舊河道為現今的筏仔溪。直到大甲溪的古沖積扇(豐原沖積扇)堆積高於大肚台地與后里台地的鞍部時,大甲溪恢復溪流,下切大甲溪谷沖積扇,造成今日大甲溪沿岸的「河階地形」,也造成古台中地區堆積了45-150公尺高的礫石層,並且河道遍佈,河床佈滿礫石。直至今日,在台中任何地方往下挖,都會挖到一層厚厚的礫石層,由此可證,其經過50-60萬年不斷的造山運動。抬舉為今日地體的前身,盆地東側亦不斷升高,形成台中盆地中段東側的低山丘陵,即今日的大坑頭嵙山層(台中市綜合發展計畫,2009)

 

1.     斷層

  車籠埔斷層經過台中市北屯地區,九二一大地震後,斷層破裂帶由部子里、綠野山莊向北途經中台科大、東山國中、軍功國小,寧靜海觀音寺在經森林公園用地邊緣,延伸至潭子、豐原,於台中市境內全長約4.36公里。車籠埔斷層造成大坑山區向西北方向移動約8公尺,台中市北區、東區約略向東南方向位移40公分,中台科技大學西側下方綠野山莊斷層逆衝約達3公尺(台中市綜合發展計畫,2009)

 

2.     土地利用

  本市總計劃面積為12,600.132公頃(不含大坑分景區),其中屬非都市發展用地之面積為3,373.75公頃,佔總面積的26.78%(非都市發展用地包含農業區、保護區、行水區、排水區、公墓、高速公路及河川等);都市發展用地面積計共9226.382公頃,佔總面積的73.22%,在各類土地使用中,已規劃為住宅區3931.5851公頃最多,佔總面積的31.2%;再次則為農業區2908.8412公頃,佔總面積的22.21%;其他的如商業區面積460.13公頃,佔總面積的3.91%;本市八個行政區中以中區之開發率為最高,高達97.30%,北區的91.37%次之,西區的89.45%再次之,開發率最低的行政分區為北屯區,只有53.77%(行政院環保署,2009)

 

3.     氣候

  台中屬夏季溫暖多雨、東季少雨之亞熱帶氣候區,終年氣溫適中,並無明顯之函屬表徵。每年10月至隔年3月受西伯利亞高氣壓之影響,主要吹正北風,風速最高可達15m/s,氣候乾燥涼爽,68月則受太平洋高氣壓之影響,多吹南風,雨量豐沛,氣候甚佳。年平均溫度約23.2度,一年之中以7月最高,約為28.6度,而以1月最低,約為16.5度;夏季相對溼度較高,全年平均在70-80%之間,夏季高於東季。20095月份台中市的平均溫度為25.9℃,跟台灣的平均溫度22.8℃相較下,偏高(中央氣象局,2009/06/13)

  根據下表顯示台中20095月份的平均溫度為25.9℃,其中5/21的氣溫最高為33.5℃,最低溫是5/619.3℃,本月份的雨量為20.5毫米,平均溼度為68%,降水日數5日,日照時數195.2小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ek 李 的頭像
    leek 李

    長榮里里長李世昌

    leek 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